將文化的符號鐫刻在紙張上,裹挾著墨香,印制成了書;
將書籍匯聚成海洋,廣泛地觀覽、展播、交流、共鑒,琳瑯飄香,稱之為“博”;
以“書博”之名,赴盛會之“約”,用喜聞樂見的形式,搭建交流的舞臺,予文明以賡續、予文化以傳承,這便是書博會。
7月27日—31日,第三十一屆書博會將在濟南舉行,屆時將帶來一場愛書人、讀書人的文化盛宴。蘸著歷史的筆墨,書寫新的歷史。從新時代的新征程去端詳新的書博盛宴,這場展會將成為“書博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一話“書”
“書籍文化”是人類一切智慧的結晶。中國書籍文化的形成經歷了先有“圖”、后有“書”的歷史長河,故稱“圖書”。
中國自古是一個圖書大國,圖書年代之久遠、類量之浩瀚、題材之豐富、裝幀之古樸,令世人驚嘆。
隨著青銅器上的銘文和刻石文字的出現,書的雛形開始形成。春秋戰國至秦漢的書,以竹簡、木牘、縑帛為書寫材料,并出現了冊卷形式。東漢至明清的書,則主要以紙張為書寫材料,并出現了活字印刷術。到20世紀90年代末期,書文化又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書不是以紙張為載體,也不通過印刷工序,而是通過電子軟件和屏幕顯示,進行儲存和閱讀。
開卷沉潛,可以跨越時空——
明代學者高濂說,恍對圣賢,面談千古,悅心快目,何樂可勝。
蘇軾曾言,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其所欲求者爾。
朱自清形容讀書,緩緩地咀嚼一番,便會有濃密的滋味從口角流出。
不同的書有不同的滋味,“博覽群書添雅趣,縷縷書香勝飯香”。
愛書者、讀書人,徜徉書海,自是其樂無窮。清代藏書家黃丕烈常在他的藏書題跋中書寫獲得好書異書時歡呼雀躍、招朋置酒的快樂情緒。白居易在山中獨吟“狂吟驚林壑,猿鳥皆窺覷”,也應是人生快事。
書是通向知識的橋梁,是人的知心朋友,能極大地豐富人的精神世界,更是傳承人類文明的紐帶。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雋永的墨跡無聲講述著文明星河的賡續??缭蕉嗌俅呵?,歷經多少滄桑,它們才來到今天。
二話“博”
“博”,在字典中的本義是大、廣、通,引申為博大、眾多、豐富。
圖源丨中華網山東頻道
以“書”之名,“博”而觀之,言書話、記書人、敘書事、品書味,琳瑯滿目,為讀書人呈送書文化的盛宴,實屬難得。
溯源之,“書博”的歷史在古代就有。
據史料記載,東晉永和九年(353年)的一天,晉代貴族、書圣王羲之和一眾上流社會貴族、文人墨客在蘭亭舉行飲酒賦詩的活動。眾人在蘭亭清溪兩邊席地而坐,另將放了酒的觴放在小溪的上游。觴順水徐徐而下,經過彎彎的溪流,最后在誰的面前停下,誰就飲酒并即興賦詩一首。最后,王羲之將大家的詩篇集中起來,寫下了著名的《蘭亭集序》。
嘉靖年間,福建北部,建陽縣崇化鄉(今屬福建南平)每月初六有一個大型集市。這個集市比較特殊,一不賣糧,二不賣菜,三不賣雞鴨牛羊,四不賣干鮮果品,五不賣衣服布匹,六不賣刀槍棍棒,只賣書。當地的出版商們在集市上展出新書,各地書商則云集于此,選書籍,簽訂單,然后將書運到江西、江蘇、浙江、安徽、廣東,賣給書店、學校和讀者。
1553年出版的《建陽縣志》記載,從宋朝起,建陽就是南方的出版中心,建陽書坊又集中在兩個地方,一個地方是麻沙鎮(又名麻沙坊、麻沙里),一個地方是崇化鄉。元末戰亂,麻沙鎮被一把大火燒成白地,出版業停滯,所以崇化鄉一家獨大,書坊生意更加紅火,崇化的書坊老板們聯合起來,搞起了書市。
《建陽縣志》還記載,每月初六的書市上,書坊老板展出的新書多是大宗商品,除此之外,還有少量的紙張攤位和茶葉攤位。要知道,建陽不僅是出版中心,還是從晚唐到兩宋的貢茶產區,另外建陽還盛產紙張,以竹子為主要原料加工的那種。既然建陽產茶產紙,那么趁著書市開鑼,商販們借機推銷當地的茶和紙,也就不足為奇了。
時光來到1980年,首屆全國書市在北京舉辦,展銷各類圖書1.331萬種。2007年,書市正式更名為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簡稱書博會),在重慶舉辦了首屆,展位達到1444個,共有34個地區、1600多家單位的21.5萬種圖書和4.5萬種電子音像制品參展,訂貨碼洋達到15億元人民幣,自此開啟了“現代書博”的時代。
三話“會”
歷史長河奔流不息。2023年,書博會已來到第三十一屆。本屆書博會以“奮進新征程 書香潤中華”為主題,這也是盛會第三次落戶濟南這座城市。
圖源丨海報新聞
站在新的歷史節點上,今年的書博會被賦予不一樣的意義,也擔負起更大的歷史使命。
在6月2日召開的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中華文明的五個突出特性,要求我們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使命、奮發有為,共同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舉辦此次書博會,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的一項具體舉措,將有力助推文化繁榮和文化強國建設。
山東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儒家思想的發源地,歷來有尊師重教、讀書明理的優良傳統。古代歷史上,這里就發生過韋編三絕、鑿壁借光、魯壁藏書這些膾炙人口的佳話,至今“東魯遺風今猶在,十萬人家盡讀書”,愛讀書已經深深融入齊魯兒女的思想認知和生活習慣中。
濟南也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愛書之城”。圖書館、特色書店、泉城書房等星羅棋布,是這座城市的閃閃星光。從回蕩在校園里的瑯瑯讀書聲,到繁忙都市公交、地鐵上的讀書人;從打開一本書細細品讀,到“一屏萬卷”暢游電子書?!浴叭耖喿x”建設為抓手構筑“書香之城”,濟南的書香一直在蔓延,文化浸潤的腳步從未止步。
圖源丨大眾網
開展第三十一屆書博會,對于山東、濟南,都有重大而又深遠的意義。
弘揚書籍文化,傳承文化薪火。盛會即將啟幕,想象那時的場面,紅男綠女,熙熙攘攘,新書琳瑯,紙墨飄香……讓愛書人、讀書人都來享受這精神的大餐吧。